2013-04-24 14:20:02 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 点击:次
位于台南市归仁区武东里,根据《台湾省台南县市寺庙大观》所记,创立年代远在清干隆元年(西元1736年),庙名引自大陆武当山,意旨垦拓此地开基建庙的神祈,直接从武当山紫霄殿割火分灵迎请到此地奉祀,并以此纪念是第一座在台湾建庙命名的庙宇。
主祀玄天上帝(俗称上帝公)的武当山庙,根据《台湾省台南县市寺庙大观》所记,创立年代远在清干隆元年(西元1736年),庙名引自中国湖北省武当山,意旨垦拓此地开基建庙的神祈,直接从武当山紫霄殿割香分灵迎请到此地奉祀,并以此纪念是第一座在台湾建庙命名的庙宇。
要谈武当山,应该从二仁溪溯源来谈。
二仁溪流域(旧称二层行溪)的开拓过程,有种族的冲突、变迁、融合和战争。
二层行溪发源于高雄县内门乡,穿经台南县境,从台南市湾里西南边入海,全长62公里。根据明郑时代的古地图,从安平到台南之间隔着内海「台江」,台江外围从北至南有海翁仙、加老湾、隙仔港、一鲲鯓至七鲲鯓等十余个外海砂汕拱围着,一直延续到二层行溪河口为止,河口处称为喜树港。
根据《台湾省台南县市寺庙大观》所载,武当山玄天上帝庙建于清干隆元年(西元1736年),其后经多次修缮,其沿革如下:
干隆元年,先民由中国大陆湖北省武当山紫霄殿上帝公分奉香火至本境建庙奉祀,为纪念首座来台湾建庙,乃命名为台湾武当山北极玄天上帝庙。清干隆二十年曾重修一次,庙址原为带围汎武当山庄之中心。庙之香境计有十三庄,信徒参拜不绝,香火隆盛,庄社亦繁荣兴盛。
由于玄天上帝在此间开基,故地名为开基厝之称,后来开基厝转讹为刮猪厝,光复后改为武东村。咸丰九年己未年及光绪二十二年境民均醵金修缮之;民国十二年境民王在寿、叶达等发起修建并主持建醮大典;民国三十六年,由颜添、王德水、黄大鼻、刘天恩、黄吉、黄银象、陈崑、郑添丁等发起修建,并随后举行祈安清醮。
武当山庙后曾有一棵年逾三百余年之芒果树,果树中茎沈凹约三台尺洞口,三十年前会涌喷黄色泉又称神水,因其可治百病,且取之不竭神奇传遍遐迩。
武当山玄天上帝庙境内早年崇祀的十三庄,包括窝仔底、刮猪厝、大潭、林仔边、榕仔脚、埤仔口、围仔内、过潭仔、府爷(一说富爷)、沟仔尾、公馆仔、林墘、大苓等十三庄。历经岁月变迁,目前只剩存大潭村的大潭和林仔边两庄,武东村的刮猪厝(武东)、窝仔底两庄,其余九庄街以废庄。